|
框剪結構填充墻防水堵漏
|
|
|
發布時間:2012.03.12 |
|
一、質量方面造成滲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外墻選材不當,采用了吸水率大的輕質砌塊,砌塊幾何尺寸不標準,砌筑不掛線的一側凹凸不平,有的塊體之間平整度差20~40mm。這樣,極易造成抹灰砂漿厚度不一;砂漿強度如達不到設計要求,密實度就差,容易滲水。砂漿質量控制不嚴,用泥砂及建筑粉料代替中砂拌制砂漿,粘性大、和易性差、收縮大、強度低,砂漿的密實度更差;飾面磚質量達不到使用要求,存在外形歪斜、掉棱缺角、脫邊、翹曲和裂縫現象,有的吸水率和干縮變形大,遇到風吹雨打日曬,容易開裂。 2、防治措施:設計時外墻填充墻應優先考慮采用低吸水率的輕質砌塊材料,如粘土空心磚;輕質砌塊的幾何尺寸和質量等級,應符合現行規范要求。外填充墻應采用標準的規格砌塊,砌筑前先清除砌塊表面污物;砌筑砂漿應選用潔凈的中砂,嚴格按配合比配制砂漿,嚴禁用泥砂、石粉砌墻。有條件的宜采用防水砂漿,確保砂漿強度,提高砂漿的抗滲性能;飾面磚應向有資質廠家采購,要上等級、質量優的產品,保證表面光潔,四角方正,厚度一致,顏色均勻,邊緣整齊,低吸水率,干縮變形小的面料。 二、砌筑質量方面造成滲水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施工時砌塊未經挑選,將缺棱掉角、翹曲變形的砌塊用于外填充墻,而且反手砌筑,使外墻平整度差,造成表面凹凸不平,使外粉刷厚薄不勻,產生干縮應力,使外粉刷面開裂,有的起殼,雨水極易滲入砌體。干磚砌墻,砌體質量較差。由于干磚易吸水,砂漿標號降低,造成砂漿與磚體粘結性差,從而在灰縫與磚之間有滲水縫隙,且肉眼看不到,不易修復,造成長期滲水。砌體組砌方法不當,形成通縫。砌體的水平縫、頭縫及豎縫中的砂漿不飽滿,在砌體中形成許多空隙,滲水機會多,流向復雜,難以查找。抹灰前基層處理不當,砌墻腳手洞、模板挑擔洞、穿管洞等未按規定嵌補密實;砼墻體與砌塊搭接處沒有處理好,造成外墻滲水。框架填充墻體一次性砌筑到框架梁底位置,經過一段時間砌體砂漿的收縮造成填充墻體于框架梁底之間形成一道縫隙而造成墻體滲水。 2、防治措施:應提前做好砌筑前的準備工作,包括選材,噴水濕潤,砌塊表面清污、盤角掛線工作,砌塊應提前澆水。應重視砌體質量,把干磚浸水、砂漿強度及砌體灰縫飽滿度作為重點來抓。有條件的可在砂漿中摻入一定的外加劑,以增加砂漿的保水性和和易性,提高抗滲性能。抹灰前提前檢查外墻面的空頭縫和孔、洞并做好記錄,要專人負責清除縫、孔、洞的雜物和灰漿,并沖洗干凈,然后按要求嵌縫、補洞、檢查,把好外墻防水的第一關。 三、外粉刷處理不當造成滲水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砌體浮灰清理不干凈,沒有澆水濕潤,砌塊界面沒有“毛化處理”,造成粉刷層空鼓、裂縫、脫落。突出墻面的腰線、門窗、陽臺的滴水線處理不當;外墻飾面分格條采用木制分格條,寬厚不一或分格條變形。起條時間不當,起條方法不對,使分格條邊棱受損,縫底沒有用水泥砂漿勾平抹光,造成滲水。穿外墻管道周圍砂漿堵塞不嚴,造成滲水。外墻抹灰時,兩步腳手架接搓處處理不當,搟壓不實,亦會留下滲漏隱患。 2、防治措施:(1)在粉刷前應將砌體表面浮灰清理干凈,提前澆水濕潤,并做好砌塊界面的“毛化處理”。(2)突出墻面的窗臺,腰線應預留足夠的高度;滴水槽嵌條必須拉通施工。(3)穿外墻管道周邊宜用干硬性砂漿分層堵實,外飾面做完后沿管周邊注上密封膠。(4)外墻抹灰到一步腳手架甩搓時,應在搓端抹實壓平,定漿后,可用尺板壓逼再用鐵抹子切成反搓。當下層接搓抹灰前,應向搓口充分灑水浸潤,然后再潑一道素水泥漿,待漿液吸入墻體后再抹灰接搓。這樣便于銜接,不易出現斑痕,且接搓處密實,不會有縫隙。 四、外墻飾面磚施工質量方面造成滲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外墻面磚鑲貼不牢,出現空鼓,形成儲水囊;面磚勾縫砂漿標號太低或勾縫不認真,形成很多毛細孔或縫隙,遇到臺風暴雨會從毛細孔或縫隙滲入;面磚鑲貼時壓住門窗框,玻璃膠打得不嚴密,或質量差,不到一年就老化,失去防水功效。 2、防治措施:外墻面磚鑲貼要牢固均勻、整齊,面層施工前應檢查基層抹灰層,遇有裂縫和空鼓處必須鏟除處理,并在修補后方可施工;面磚勾縫宜用1:1干硬性水泥砂漿進行勾縫、壓光。一般縫宜凹進3mm,形成嵌縫效果。拆架前應全部仔細檢查。發現漏勾、壓光不勻,立即修整,不留隱患;外墻面磚鑲貼應離開門窗框5mm,縫隙內滿打玻璃膠,嚴禁采用偽劣的玻璃膠。 五、建筑構造不當造成的滲水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框架或框剪屋面板與女兒墻交接處防水未處理好,屋面積水從墻板交接處滲入;有些框架、框剪結構主裙樓交接處,裙房屋面防水處理不當,裙房屋面積水滲入主樓內;外墻立面裝飾構件,如鋁合金幕墻,不銹鋼飾件等,與外墻面、女兒墻接觸封閉不嚴造成滲水;隱框玻璃幕墻玻璃之間打膠不嚴密,打得太薄,有氣泡、針眼或膠老化失去防水性能而滲漏。 2、防治措施:屋面女兒墻采用磚混結構時,女兒墻與屋面析連接處宜做60°斜嵌砼;屋面防水卷材至挑沿下,做滴水槽;屋面女兒墻,采用現澆砼時,施工縫宜留在屋面板向上300mm,做屋面防水時,防水卷材應卷上女兒墻300~500mm處,使屋面積水滲不出女兒墻;施工裙房屋面時,防水卷材應卷上主樓外墻外皮300~500mm,不讓裙樓屋面積水滲入主樓室內;隱框玻璃幕墻玻璃之間打膠應確保厚度,打膠要嚴密、順直,并應選用優質膠,確保使用年限。
|
|
|